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 《增广贤文》
前言:
在任何一个需要被研究的领域,没有什么比向前人的学习更重要了。而追寻先贤的足迹到底要多远,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在小提琴的历史研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观点是意大利人在16世纪中发明了小提琴。而在这之前的小提琴演化历史一直被忽视。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和过去的小编一样,觉得再远的历史就没什么好借鉴的了,毕竟都已经2021年了。然而,将近四百年过去了,并没有更优秀的小提琴设计方案被发明出来。另一方面,在人类的造物历史中也并没有任何一样应用型发明是不借鉴前人经验而完全独立创造出来的。在进行更广泛的史料文献阅读之前,小编在一些现代最优秀的制琴师作品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而这些重要的因素并不是首创于于400年前的意大利,而是更古老的那些时代。
信息检索的年代范围更广了,但这还不够。掌握英语在检索现代科技方面的信息看起来足够了,但面对更久远的历史时就不太行。小提琴的历史早于现代英语的出现,而且鉴于历史又是如此容易被打扮的小姑娘,对于历史来说真相可能不只是一个。借助于日益完善的翻译算法可以实现全语种信息检索的方法。最终小编挖出来如下这枚大瓜,在征得原文作者Mikhail Kovalchuk先生的授权后做了首次翻译初稿。令人钦佩的是Mikhail先生并不是将自己的研究停留在文献研究上,他把所有这些古代乐器都自己做了一遍。并且使用了现代随手可得的材料做了一系列试验琴。我们可以直接的听一下来自于千年前农业时代之前的声音。希望能为各位老师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并欢迎讨论与指正这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者介绍:
米哈伊尔科瓦尔丘克 Mikhail Kovalchuk(1953-):管弦乐器历史研究者,古代弦乐器复原,毕业于叶卡捷琳堡的“M.Mussorgsky”高等音乐学院的艺术表演专业。他在乐器学院(位于捷克共和国,切布,鲁比)完成了小提琴制作和修理的课程。自2000年以来,他移居至西班牙,继续他关于提琴起源的历史研究和古代乐器复原的实践工作。除了大部分用于弓弦乐器的时间之外,他偶尔也会调试研究一下木管组的乐器。
小提琴遗落的历史 第一章:古老的俄罗斯弓弦乐器古多克(гудок)
本文专门介绍古代俄罗斯“小提琴” — 古多克,通常有三根弦。这是对我多年研究古典小提琴和古代俄罗斯乐器的简要概述。在研究这些古代乐器与现代小提琴的过程中,我已经制作,修复,修改和分析了成百种弓弦乐器。在这些复原古代乐器的实践中,有几十种不同形状的乐器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包括各种木材,胶合板,纸,纸板,塑料。在用现代小提琴和古老的俄罗斯古铎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记录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这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制造工艺(译者注:古代的经验与方法,现代的工艺与材料)。这种特殊的工艺核心是基于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大自然是一位最出色的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商和艺术家。任何大自然的创造都是一种高度完美的作品,其特征和理念是各种琴型和材料的便利性,可靠性,耐用性和经济性。古代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他们非常了解自然规律。古老的俄罗斯制琴师和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很可能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并且制作出了听起来不错的乐器。
每个人都知道现代小提琴,每个人都多次看到和聆听过这种乐器的声音。关于这种奇妙的乐器,已经写了成千上万的书籍,拍摄了数百部电影。工匠和工厂不断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小提琴,成千上万的人受过小提琴演奏的训练。每天,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在举办音乐会,演奏小提琴,数百万的人欣赏他们的声音。
根据公认的观点,在16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北部现代小提琴设计定型。许多世纪以来,大家都觉得由于完美的设计,现代小提琴的音色完美无缺,而其他乐器的声音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众所周知,小提琴是在18世纪从欧洲传入俄罗斯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俄罗斯,一种叫作“古多克”或“古斯利”的小提琴已经在10世纪,甚至可能更早就出现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都把古俄罗斯这种乐器称为一种原始的乐器,带有不好听的鼻音,和意大利的传统小提琴没有关系。但这种观点并不严谨也从未被证实。很简单,很多做的不够好的现代小提琴也带有这种鼻音。而且鼻音作为一种特有的音色,成为部分法国制造的优秀小提琴作品的特点。(野鹅注)在20世纪中叶,大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的考古发掘期间出土了10至15世纪的上万件文物,其中发现了古老的乐器及其碎片。其中包括打击乐器,木管乐器以弹拨乐器和弓弦乐器-古斯利。
在这个遥远的古代时期,古多克琴型尺寸并不固定。考古发现证明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演奏这些乐器。古多克是由一个带颈部的槽形空心琴体;一个带3个弦轴钉的菱形琴头;一个有音孔的平的面板和一个琴码组成。此外还有另一种更古老的独弦或两根弦的古多克,它们的琴体比三弦古多克的琴体要窄得多,并且头部的形状各异。经过几个世纪演进。琴体和面板的形状在不断变化,原本一体化的琴颈逐渐变长并最终成为独立的设计,并且逐渐演化出弦枕的设计。
苏联考古学家Boris Aleksandrovich Kolchin是第一个对这些乐器进行分类,描述和尝试复原的人。 1972-1973年,在Boris Aleksandrovich Kolchin的领导下,制琴师V.G. Pogodin和N.L. Krivonos首次尝试了这种古代乐器的复原工作。在这之后,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波维特金(Vladimir Ivanovich Povetkin)继续研究和复原古代俄罗斯乐器。 1990年,在维多利亚州诺夫哥罗德(Veliky Novgorod)创建了“古代音乐中心” Povetkin,在那里对包括古老的俄罗斯古铎克在内的所有俄国乐器进行了研究和复原。这其中许多乐器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和其他城市的博物馆中保存和展出。
让我们仔细看看在俄罗斯国家音乐博物馆,莫斯科历史博物馆,谢列梅捷夫斯基宫的圣彼得堡乐器博物馆,大诺夫哥罗德博物馆协会,VI Povetkin中心展出的出土于大诺夫哥罗德的乐器文物。
琴码的位置比它的形状更重要:
上图中可以看到,早期古多克琴码的位置是在音孔的下方,这并不是一个好位置。(这种结构和位置的琴码更接近于吉他类拨弦乐器的琴码。提供的是面板纵向与垂直与面板方向的振动模式。但并不能胜任小提琴独特音色所需要的横向振动模式)不幸的是,莫斯科博物馆的员工M. I. Glinka分别于1972年和1974年在十四和十二世纪的古铎克复原项目中把所有不同时期的古多克琴码都装到音孔下面去了。此后,其他试图复原古代乐器的制琴师师也一直重复着这一错误。这些装错了琴码位置的复原品至今仍在俄罗斯国家音乐博物馆,莫斯科历史博物馆,谢列梅捷夫斯基宫的圣彼得堡乐器博物馆,大诺夫哥罗德博物馆协会,波兰第六波维特金音乐文物中心大诺夫哥罗德(Veliky Novgorod)以及其他一些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展出,至今已有快50年的历史了。参观者一直看到的是错误的信息。我们可以在保加利亚的gadulka和西欧rebec上看到正确的琴码位置应该在在音孔和面板中间。据BA Kolchin,VI Povetkin和其他研究人员称,这些乐器是和古老的俄罗斯古多克类似的弦乐器。这才是更合理的琴码位置:
琴码的演化过程
图中音孔之间的就是十世纪时的琴码。古多克琴码位于音孔中间的另一个证明就是琴码本身的形状。两个琴码脚中左边的和现在的琴码脚作用差不多都是与面板接触。右边的琴码脚会向侧板方向延伸并在达到音孔的上方后向背板方向伸出一条琴码脚直接支撑在背板上。这种琴码音柱一体化的设计在当时改善了古多克的音质。(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的面板受力过度引起塌陷的问题)这个设计也被保存在现代保加利亚拉弦乐器gadulki上。此外,在10世纪的一种琴码上,我们看到其中的琴码脚并不是对称长度的,其中的一个会向侧板延伸为了将码脚跨越到音孔上方足够的长度。这种设计可以刚方便的进行琴码的安装,并能防止琴码在演奏时产生的过度倾斜。琴码,音柱包括他们之间的位置是拉弦乐器与音色音质相关的最重要的组件。这种安装在面背板之间的音柱一直被保留到现代提琴上。
琴体尺寸上的变化: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文献记载来了解在琴码之后又发生了哪些演化。首先琴码位置被确定在音孔之间后,直接产生的影响就是琴体的尺寸变小了,更强的张力让音高变高了。在出土的12世纪和14世纪гудок中,发现了长度在30cm-40cm之间。这显然是一种儿童用的乐器,相当于1/8或1/10的现代小提琴。成年人无法使用这个尺寸的小提琴做正常的演奏。V. I. Povetkin指出,孩子们喜欢用这种小尺寸的古多克演奏是因为作为未成年人的听力与发声习惯方式的原因。(儿童对于高频的感知能力要远超与成年人,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听到20000hz的正弦波而25岁以上的成年人仅能听到16000hz左右)孩子们可以感知到更丰富的高频泛音。另一方面,在出土的12世纪古多克中,可以看到小尺寸的古铎克做工非常的简陋和粗糙。而同样年代的成年人使用的大尺寸古多克的工艺就会好很多。综合上述的原因,古多克弓弦乐器的发声性的特殊性而言,明显是给孩子的,但是12世纪出土的古多克就完全是成人演奏用琴。和12世界出土的古多克对比就会小很多。
固定琴弦和调弦的方法:
在大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的13-15世纪的遗迹发掘中,出现了成年人可以使用的大尺寸古铎克。琴总长为62-63cm,非常接近现代小提琴的标准长度。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许多这类乐器的残片。其中包括:
- 10世纪-11世纪:一个单弦古多克的琴头;
- 12世纪和14世纪:两把完整的三弦古多克;
- 13世纪:几个双弦古多克琴头;
- 13-15世纪:两把半成品琴体;
- 10世纪的三弦古多克琴码以及10到11世纪的一些琴码。
综上可以推测出在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期间,俄罗斯可能同时存在单弦、双弦和三弦古多克。在13世纪的一个琴头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在琴颈位置的凹槽痕迹。这表明古代俄罗斯的古多克上使用了弦轴,但这些弦轴和我们现在的调音方式不一样。当时的调音可能是用另一根普通绳子绑在琴颈的这个位置,通过调节这跟垂直于琴弦方向绳子的松紧来完成调弦。目前,世界各地许多古老的民间乐器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比如二胡)有了这个解决方案,古代的音乐家和制琴师就可以固定琴弦并调节这些琴弦的张力从而达到自己需要的音高。这是一个对于弦乐器演化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固定琴弦,调节琴弦的张力。因此,古多克上存在弦轴证明了古代音乐家能够固定琴弦的长度这一事实,这是调音乐器和在单独的弦上演奏的重要条件。还应该注意发现的各种尺寸的琴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到15几个世纪。琴码的尺寸也表明其琴身尺寸大小。
演奏性能的改变:
各位朋友有没有注意到,之前我们展示的那些琴码顶端都是平的。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拉到3弦古多克中间那根弦呢?一些学者由此提出一种观点:古多克的实际演奏中,起到作用的只有1根琴弦,其余的琴弦只是作为辅助(和弦)但并不能改变他们的音高来演奏乐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古代音乐家和制琴师都在竭力模仿来自于人类和大自然的各种频率的声音,而如果在第一把位的一根弦的音高范围在半个八度,一个人的声音范围是两个八度。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充分利用乐器上的每一个结构。例如,双弦古多克可以分别拉奏每根弦,同时也可以让第二根弦用于和弦。在具有琴码的三弦古多克琴上,可以在两根外弦分别拉奏,同时也可以将中间的弦用于和声。应当特别强调的是,10世纪出土的一个琴码,特别引人注目。三根琴弦在琴码上位于不同平面,这一事实证明,演奏者可以在任何一根琴弦上演奏,例如现在的小提琴一样,为了方面使用这样带有弧度的琴码,把带有匹配度弧度的指板粘在了琴颈上。
演奏用途的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测。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古多克可能有两种演奏方式:作为和弦乐器提供背景音乐和作为独奏乐器提供主旋律的演奏。这两种演奏方式在民间的演奏者中一直都有人使用,从古代延续到了20世纪中叶。在普斯科夫地区考察队Mekhnetsov收集的材料中,这些推测得到了证实。许多研究人员表示那时的音乐家可以把古多克垂直于地面坐着演奏,也可以把他们夹在肩膀和脖子之间站着演奏。 在普斯科夫附近Meletovo村的教堂中有一幅15世纪的壁画,其中描绘了一个古多克演奏者。这证实了垂直演奏方式的存在。而在基辅索菲亚大教堂的公元11世纪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演奏方式的古多克。
另一个佐证仍然来自于之前展示过的一些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原本接近于菱形的琴头的左侧被切断形成一个不突出的平面。这样做我们可以假定它是为了方便站立演奏,因为古多克的位置是水平的,琴头的菱形角度阻止了演奏者接近琴头。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当把另一侧切除,消除了演奏者站立演奏古多克的不便。
更广范围的音高和指法:
为了增加更广范围的音高,并不仅是增加琴弦的数量就能完全解决。古代的音乐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改善乐器来实现更高把位的演奏。虽然垂直演奏的古多克可以允许高把位的演奏,但早期平行演奏的古多克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而产生的演化再次发生,出现了两种解决方案。早期左手的指法是用指甲与皮肤相连接的位置从侧面向外顶住琴弦(就像我们的马头琴左手指法一样),这种方式在垂直演奏状态下可以实现部分高把位演奏但一旦换到水品演奏方式的时候就无法实现了。至此开始,当水平演奏方式出现后左手按弦的方式变成了使用指腹从琴弦正上方往下直接按住琴弦。这样更有利于水平演奏时按住高把位的琴弦。而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对乐器的改进。古多克的琴颈逐渐变细变长,最终形成了指板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粘在琴体上而不是像早期古多克一样和琴身是一体的无指板设计。
艰辛的发展历史:
俄罗斯古多克的历史发展道路非常艰难。几个世纪以来,多方面强权一直禁止人们演奏古多克并进行集中销毁。但是直到20世纪中叶这件乐器仍然没有完全消亡。普斯科夫地区A.M. Mekhnetsov的民俗考察队收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民间的古多克演奏与传承仍然存在。在一些受访者访谈中证实了一些近现代被制造出的长椭圆形,空槽结构的古多克。他们有有三到四根琴弦弦,音乐家使用两种演奏方式来用于和弦背景音乐和主旋律的独奏。
复原古铎克:
在文献研究与文物考证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大量的复原品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案与技术。在实验的最开始我只会使用天然材料和古代工艺,避免使用到公元10世纪还没有出现的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我制作了第一把独弦古多克。他有一个槽型的主体(侧板和背板一块木头里刨出来),菱形的琴头,平的面板并且安装了一根琴弦。适合他的演奏方式是放在膝盖上垂直演奏。然后我做了这把复原品的录音,大家听了之后并没有觉得这种声音和现代小提琴有什么明显差别。然后我对又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根琴弦之后再次录音。在这之后我又更换上了有弧度的琴码,琴弦增加到三根,延长了琴颈。然而这些录音听起来,声音非常像现代小提琴。
一些发现:
在这之后,我开始使用包括现代材料的多种材料(各种木材,椰子壳晒干的南瓜壳,塑料盒,纸板和纸,乌龟壳)按照历史记载的各种古铎克,组合制作了数十件复原品。完成之后我都做了录音和测量,并邀请其他人盲听这些录音将对音质的主观反馈统计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简单来说,没有人能在盲测的情况下百分之百的分辨出古多克和现代小提琴的之间的区别。研究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增加琴颈长度还是安装独立的指板,或者安装弧形顶部的琴码并没有影响主观的音质与音色体验。这些改变只是扩展了音域范围和增强了乐器的演奏性能。除此之外,还发现如果使用这种特殊的制作方案,不同材料和不同的琴型如果组合得当那么最终在声音的主观体验上与现代小提琴的差异都很小。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确定了想要创造的音质和音色之后就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与琴型去达到那个目标的声音。例如,意料之外的是由塑料制成的古多克显示出良好的声学效果。在一次塑料制成的古铎克与现代小提琴的音质盲测实验中,受试者反馈的统计结果现实两者没有区别。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发现可以用于解决一些现代小提琴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古老的俄罗斯古多克与现代小提琴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性。我们并不应该仅仅凭借外形而将他们认为是没有关联各自发展的两种乐器。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设计特征,而这些特征形成了和小提琴一样的特征音色。或者换一种说法,这些重要的设计因素存在于现代小提琴之中。大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出土的公元10-15世纪的古多克是一种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小提琴。他们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为收录的详细数据与材料将在以后发布。
原文链接:https://gudokviolin.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html?m=1
译者后记:
大概还有9篇内容待翻译,原文是俄罗斯文略影响进度。三种机翻算法对付俄文都不太行。实录视频还有三十几条待未来陆续搬运到B站小编的频道:https://space.bilibili.com/26279757。大概肝了三天完成初稿可能还有些不通和歧义,部分词汇只能靠猜。急寻懂俄文的同学支援尽快完成二校。
2021/5/9: 找到一位会俄语的演奏专业同学完成了二校,于本日更新原有内容的多处错误。